
新京报(湖北日报)讯(记者文玉强)10月10日,记者在宜昌市政府公关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2025年绿色能源发展大会将于10月22日至24日在宜昌市举行。
会议将重点关注内河航运、电动电池、新能源交通、节水水电等领域的发展、应用和创新,全面展示科技对推动能源转型的引领作用。
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秘书长、新闻发言人王帆在发布会上介绍,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、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,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40%大幅提升到60%左右。我们的风能和太阳能产品畅销预计在此期间将帮助其他国家减少约41亿吨碳排放,为全球脱碳做出重大贡献。
在技术创新方面,我国拥有全球40%以上的新能源专利,新能源储能规模位居全球第一。白鹤滩水电站、“华龙驿”核电站、“郭和驿”核电站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的重大工程相继建成投产,展现了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硬实力。 2024年,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、太阳能发电“三新产品”出口额将突破万亿元。智能微电网、虚拟电厂、车网联动等新模式、新业态不断涌现,进一步巩固我国在新能源行业的全球领先地位斯特里链。
自2023年首届绿色能源发展大会成功举办以来,宜昌产业结构绿色含量和经济效益同时提升。据悉,宜昌市近两年持续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,已开工建设3个抽水蓄能项目,总装机容量400万千瓦。截至今年6月底,全市总发电量达到3224万千瓦,其中风电、太阳能、水电等清洁能源占比超过94%。页岩气探明储量超过7.42万亿立方米,鄂西地区全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总量已超过7.42万亿立方米。联合示范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。
宜昌市作为“长江电气化”先行区,持续推进应用船舶电气化建设,基本建成全省首条“无碳货运走廊”。宜昌市依托占据国土面积15%和10%的磷酸盐、石墨矿资源优势,积极发展磷酸铁锂电池储能全产业链。目前已形成涵盖材料正极材料、负极材料、电解液、隔膜的完整产业链,新能源电池产能70GWh。
会议期间,还将举行全球最大万吨级纯电动运输船下水仪式,同时据悉,长江中游首条可换电池运输航线也将开通。大会将集中签约新能源产业多个重要项目,为推动能源新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y 扇区。